王彪
王皮影人物的額頭、鼻子、下頜圓潤飽滿
“雙手對舞千古事,一簾燈影藏春秋。”一匹布,一盞燈,一個人影兒,一副唱腔,便能調(diào)動千軍萬馬,演繹人間萬事——這就是皮影戲,中國出現(xiàn)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,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
350多年前,王元勝創(chuàng)立了川北王皮影,經(jīng)王文坤改造革新,集“土”“廣”“渭”等皮影之長處,吸眾家“雕”“剪”“繪”“刻”等技藝之精要,融川北風情民俗之意趣,薪火相傳,到王彪已是第七代。
王彪從11歲開始學習皮影藝術,后為生計去沿海打工,10多年后重返家鄉(xiāng),成立了“四川王皮影藝術博物館”,以前走南闖北的少年回鄉(xiāng)成了傳統(tǒng)技藝的守望者。如今,從事皮影藝術四十余載、身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皮影戲(四川皮影戲)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王彪說:“幾百年的手藝,不能到我手里就斷了。”
皮影
皮影投下的影子連細節(jié)也清晰可見
整整32道工序 造就百年不變形的“王皮影”
幕布開啟,青燈點燃,一個個皮影或搖頭晃腦,或掩面垂淚,波瀾壯闊的故事徐徐上演。誰也想不到,這些薄薄的影人背后,歷經(jīng)了整整32道工序。
王彪坦言,光是第一步制皮就難倒了許多人。
所謂制皮,就是把剝下來的牛皮放到積滿淤泥的冬水田里浸泡,發(fā)好后,再用小刀一點點鏟掉殘留的毛發(fā)和皮肉,然后緊繃在竹竿上,慢慢地等它風干。“夏天的時候,田里會有很多蒼蠅,很多人嫌臟嫌累,所以不愿意做。”王彪說。
制完皮后便是選料,哪個部位用什么皮可是大有講究。比如頭部和腳部一定要選皮質稍硬的牛皮,才能保證人物在表演的時候完美地貼合在幕布上。選定皮料之后,經(jīng)過磨皮、浸潤、晾曬等步驟,形成一張張平整、透明、不會卷曲收縮的牛皮,制作皮影人的原材料才算做好。緊接著便是畫樣、雕刻、上色和脫水。王彪說,王皮影在吸收了多個皮影流派的長處之外,又保留了本地的特色。比如可以同時使用去皮留線的陽刻和去線留皮的陰刻,人物衣服上的胸花來源于過去川北地區(qū)富裕家庭的婦人手勾的花紋。不同于陜西皮影和唐山皮影,川北王皮影人物的額頭、鼻子、下頜都非常圓潤飽滿,和現(xiàn)代人的長相極為接近,這在全中國的皮影中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做完人物所有的部件后就可以進行組裝了。王彪特別強調(diào),皮影都是分別雕刻的,但影人是一個整體,組裝的時候頭、胳膊、腰、腿要在一條直線上。“如果你的線條接不起來,就是亂的,這個也是我們王皮影的特點。”
歷經(jīng)32道復雜工序的皮影可以保留百年而不變形。王彪手上就有一個三百多年前的皮影,直到今天都栩栩如生。科技的進步也給皮影的制作帶來了便利,“我們現(xiàn)在可以直接請工廠定制牛皮,不必像過去那樣繁瑣,上色也用的是耐用的礦物質。”王彪說。
人物有了,表演就該開場了。發(fā)源于四川的王皮影的表演模式以川劇為主,分為小生、須生、旦角、花臉、丑角五種角色,樂器是傳統(tǒng)的嗩吶和鑼鼓。“其他地方一個皮影需要兩三個人才能操作,但我們一個人就可以操作兩三個皮影,這是王皮影和其他流派最大的不同。”
皮影制作中
制作皮影的工具
皮影細節(jié)
南下闖蕩十多年 回鄉(xiāng)堅守皮影的傳承與創(chuàng)新
20世紀八十年代初,以王彪的爺爺王文坤為首的皮影劇團活躍于川北各個地區(qū)。夜晚時分,聚在一起看一場皮影戲是鄉(xiāng)親們最喜歡的娛樂活動。農(nóng)村但凡有婚喪嫁娶活動,都會請皮影劇團去表演,皮影劇團一片繁忙景象。
1988年,王文坤帶領“閬中皮影藝術團”更是走進了奧地利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,成為第一個登上金色大廳的中國農(nóng)民藝人。
然而,電視和DVD的普及對皮影行業(yè)造成了巨大的沖擊,即便榮譽加身,也無法抵擋皮影戲演出市場的衰敗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,迫于生計,王彪不得不收拾行囊離開家鄉(xiāng),只身前往廣東闖蕩。
幸運的是,在深圳,王彪碰到了一位貴人。一次偶然,他所在工廠的董事聽聞他為了生計不得已放棄皮影戲后,當即決定予以支持,鼓勵他重新?lián)旎剡@門民間藝術。“他跟我說,這是咱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,不能丟。”
得到貴人的支持,王彪才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重新拾回這門藝術。一天,王彪來到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,看到了一張制作精美的陜西老皮影,也由此結識了四川著名收藏家趙樹同,展開了一段故事。趙樹同收藏了很多皮影,但他更希望皮影能“活”起來。
在趙樹同的支持下,王彪重拾皮影藝術,成立了劇團,在成都的人民公園、學校等地表演。漸漸地,王皮影的名聲越來越大。
2004年,小有名氣的王彪回到家鄉(xiāng)閬中,創(chuàng)立了“四川川北皮影藝術團”,在閬中古城進行表演,看皮影戲成了許多游客的必打卡項目。“我們民間藝術是有根的,我的家在閬中,我的根也在閬中。”王彪如此解釋回鄉(xiāng)的原因。
回到閬中后,王彪開始思考如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中更好地傳承皮影藝術。長期的商業(yè)表演給他帶來了啟發(fā),傳統(tǒng)的藝術形式也需要全新的表達方式。王彪印象最深的,莫過于一次和迪斯科音樂結合的表演。不同于以往皮影戲中的角色都是古裝扮相,王彪制作了身著時髦鮮艷時裝的現(xiàn)代人物,在動感的迪斯科音樂下?lián)u擺起舞。
2005年的一次表演經(jīng)歷,是王彪常年來創(chuàng)新皮影戲的完美展現(xiàn)。在這次表演中,王彪僅用了10天的時間,緊急制作出一整套用于表演接警、出警、滅火等消防動作的皮影道具。表演“滅火”時,王彪出其不意地以剪碎的塑料吸管作為原材料,表現(xiàn)出水的氣勢。新的材料,新的表演內(nèi)容,讓王彪意識到,皮影創(chuàng)新是完全可行的。
如今,王彪的工作不再僅僅是皮影表演。他和多所高校建立合作,支持大學生們前來學習,還順應潮流開發(fā)了研學課程,自籌資金修建了“四川王皮影藝術博物館”,讓更多人了解皮影、欣賞皮影,從而弘揚皮影文化。
在王彪看來,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靠家族,但發(fā)揚光大靠的是全社會。“守正創(chuàng)新,這是我們傳承非遺的底線,不能一味地追求潮流而丟了老祖宗傳下來的根。”回到故土,守護這些五彩斑斕的皮影,對王彪來說就是一個人生使命。